全文检索: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大决策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7-12-07 点击数: 次
字体颜色: 字号:【 背景色:#F9F6AF #9FDBF5 #DFDFDF #F9D1D9 默认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的意见

20171118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永川实际,现就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聚焦院校与产业融合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突出城校互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力,形成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强大合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兴业兴城、强区富民”新胜利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优化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水平显著提高,产教融合更加紧密,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到2020年,建成中职、高职、本科学院、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机衔接,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服务力强、认可度高的西部现代职业教育高地。

  二、支持鼓励扩大发展规模

  (三)统筹规划扩大总体规模。统筹落实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引进与永川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端优质院校落户永川,鼓励重点大学来永联办独立院校、研究生学院。力争辖区职业院校达到18所以上,在校学生规模达16万人以上。

  (四)提质发展扩大院校规模。支持职业院校加大改扩建力度,大力推进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本科院校升应用型大学,支持在永高校结合永川产业发展建设行业学院或产业型二级学院。确保建成大学1所、高职升本科院校2所、中职升高职与引进高职院校3所。努力打造1所市内一流应用型大学,打造2所国内一流应用本科院校,建成3所市级优质高职院校。

  (五)增加招生扩大学生规模。出台招生激励政策,支持鼓励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生人数,鼓励永川籍学生就读辖区优质职业院校。促进每所本科院校学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以上,每所高职院校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积极扶持3所万人中职学校。

  (六)打造特色扩大专业规模。聚焦永川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激励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持每所院校重点打造2个以上与永川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实现辖区院校紧密对接主导产业的专业学生达到20%以上。支持院校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培育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以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建设50个以上国家级市级骨干特色专业、30个以上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10个以上国家级市级教学资源库。

  三、支持鼓励院校做优做强

  (七)规划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支持中职错位发展,建立适应需求、条件优良、质量一流、优势明显的特色学校。引导高职院校对接永川主导产业发展,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本科院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积极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健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学院、应用型大学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支持扩大“3+2”“3+4”人才培养规模,专科以上技术技能人才占80%以上。

  (八)增强实习实训能力。制定公共财政、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运行管理等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建设集技能实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技能竞赛、就业创业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园区、企业、院校互利共赢。鼓励企业与院校共建开放式、兼具生产和教学功能的共享实训中心,最大限度保持教学实训与产业发展基本同步。鼓励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鼓励院校整合人才培训资源,实现师资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验实训室共享等。

  (九)提升师资整体素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建立院校、企业互利双赢的职教师资库。激励院校引进培养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大力聚集“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和高级工程师,力争建成2个以上院士工作站、3个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以上专业研究院(所),培育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市级“双千双师”交流计划50人以上,聚集一批高层次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2名以上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建设10个以上市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100名以上市级职教名师和技能导师(专业带头人),中高职“双师型”教师分别占专业课教师的60%80%以上,跻身重庆优秀学科专业梯队。

  (十)积极推进智慧职教。坚持把智慧职教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智慧职教共享资源平台,实现与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平台高速互联。鼓励院校推进“智慧校园”标准化建设,建设智慧职教客户端(APP),促进优质职教资源共享。鼓励院校开展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应用,开发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名师名课等特色教学资源,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化资源专业全覆盖。

  (十一)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搭建职教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高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合作办学。围绕高新区“中德产业园”,力争更多院校与德国职教院校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支持高校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培训和认证体系,建设2个以上有特色的中外交流合作项目,建设3个以上水平和质量较高的留学生专业。支持高校开展自然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创建国际化发展示范学校。

  四、支持鼓励院校提升服务能力

  (十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支持院校对接永川主导产业开展精准人才培养,实施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推广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工学结合等模式。激励“引企入校”“办校入园”“企业办班”“鲁班工坊”等合作,扩大“订单”“定向”“定岗”及“企业冠名”规模。健全技能大赛激励制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技能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5项以上。整合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围绕智能装备、信息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作用,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校企合作、参与教育教学、开展人才质量评价等,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永川工匠”摇篮。

  (十三)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促进园区、院校、企业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院校联合永川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围绕全球前沿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永川主导产业,共建大学科技园,打造市区级校企合作示范项目20个以上。支持高校面向新经济发展,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深度参与永川产业项目建设、研发和决策咨询,深度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和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产业,围绕新材料、新医药等新成果,建立科研成果孵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院校围绕永川产业、行业发展,积极开展短期培训。支持龙头企业、企业集团牵头与院校组建紧密合作型职教集团,创建国家级市级示范职教集团。以多种方式,支持职教集团在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选聘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等发挥更大作用。

  (十四)完善就业创业平台。按照“招生就是招工,毕业就是就业”思路,完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技术技能与定制培养、实习实训与产业配套、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产业信息与优惠政策等制度。加强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打造2个以上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众创空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资助优秀创业项目转化,定期举办综合性就业双选会、园区专场招聘会等。实现毕业生留永川就业创业达到20%

  五、强化发展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院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引导学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方向引领、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等育人功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规开展安全、法治、健康进校园,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机制、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维护院校安全稳定。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一代新人。

  (十六)健全职教发展机构。建立由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院校为成员的职教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职业教育管委会,统筹部门、园区、企业、院校资源,落实职教高地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考核评价等,形成建设现代职教高地强大合力。

  (十七)建立校地协作机制。坚持校地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由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区委联系教育工作的常委、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院校建设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等重大事项,帮助院校解决困难和难题。每半年召开一次校企对接会议,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牵头,及时通报院校与产业发展相关信息,积极推进城校互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发展。

  (十八)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制定激励院校提质发展、引进高端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增加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生留永就业创业等激励政策,争取上级资金、引进民办资金,支持院校提质发展。支持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取得收入按国家规定减免税费,用于弥补办学成本。鼓励用人单位购买职教培训成果,建立用人单位适度补偿职教成本机制。以财政、税收、信贷、担保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职业教育。

    (十九)优化职教发展环境。突出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的需求导向、产教融合、改革创新、精准施策、高效务实,构建职教发展“绿色通道”。积极培育职教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扬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教文化,把职教文化作为永川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职教文化节,以职教学生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校园文化建设展览展演等,展示职业院校和学生风貌风采,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加大西部职教高地对外主题宣传,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管理优化等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不断提升永川职教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大力营造“学技能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兴产业来永川”的良好氛围。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最新信息  
相关信息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重庆市永川区人...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办公室印发《关于...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办公室印发《关于...